贵宾会app

贵宾会app

贵宾会app:看中国百年火车票演变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历程


  车票,是乘车凭证,伴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业务的发展,火车票的样式也在不断的演变发展,从原来的一块小纸板,逐步发展到今天的磁卡票,技术上也在不断突破。

 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开通,由怡和洋行和其他外国人未经许可私自修建的吴淞到上海铁路,长约15公里,后因政府和地方的强烈反对,被政府收回拆毁。

  自此之后铁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发展,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之下,铁路建设断断续续地进行着。

  有火车之后,火车票也就应运而生了,民国时期的火车票正面印有车次、乘车区间、车厢等级、票价、乘车日期等信息,在车票背面印的是乘车须知。

  列车坐席等级分为头等、二等、三等车,舒适度依次递减,价格也相差好几倍,平民百姓大部分都乘坐三等车。

  根据民国时颁布的《铁路客车运输通则》规定:“乘特别快车要另加特快费,特快费按车等加费,以三等车计,二等车倍之,头等车再倍之。”

  在老舍先生的多篇文章中,都描写过一九三几年乘火车的场景,头等、二等车厢有各种不花钱或者半价买票的关系户旅客。

  从上图的车票可以看贵宾会app出,在民国三十六年(1947)年时,从长沙到株洲的三等车票价法币1700元,距离约50公里,当时正值大量发行法币时期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车票采用了长57毫米、宽25毫米的硬板票,人们习惯称其为硬板票,这种车票使用的时间最长,使用了将近40年。

  一张小小的纸板票,带着我们走向远方追逐梦想,带着我们返乡归家,在那个时代,火车票就代表了外面的世界,火贵宾会app车票也代表了一种乡愁。

  纸板票在进出站时都需要进行检票,由检票员用钳子在车票上剪个豁口,代表了进站或出站。

 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,豁口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,有M型、凸字型、倒V型等,据说每个车站不同检票口的形状不一样,按照形状就能追溯到是哪个检票口检的票。

  车票上的红杠杠,代表了车速等级,一道杠普快、二道杠是特快,没杠的应该就是普客了。

  从上图中右下角是93年成都到北京的特快列车,卧铺下铺,票价125元贵宾会app,今天的T8次成都到北京硬卧下铺428元,27年间涨了3.42倍,从这一点来说,个人认为这个票价是非常良心的。

  从1996年开始,在北京、上海等铁路局开始尝试使用软纸票,不同时期格式不尽相同。

  在这一时期,计算机系统开始大量应用,车票上出现了条码信息,但还没有乘车人信息出现。

  伴随着1997年的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,铁路部门也确定了火车票的统一格式,贵宾会app红底车票一统江湖,硬板票开始退出历贵宾会app史舞台。

  票面上包含了起止站、车次、开车时间、座位号、票价、车型和席位等信息,车票上有一串条形码,用于扫描读取数据。

  在2009年底,对车票上的条形码进行调整,改为二维码,同时取消了列车等级信息,不再写特快、直快等字样。

  从2007年开始,铁路部门推出了一种正面为浅蓝色,背面为黑色,可在自助检票机上使用的磁介质车票,这就是今天我们最常用的火车票。

  蓝色车票通过磁介质,记录了数据信息,能够实现自助检票进出站,提高效率,节省人力,从技术上与之前的车票有本质区别。

 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,目前大部分车站已经支持刷身份证、人脸识别、12306扫码等乘车方式,车票的作用在逐步弱化,估计终究有一天会消失。

  一张小小的车票,见证了中国铁路客运的发展历程,也见证了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,未来可期,让我们一同期待未来的到来吧。

查看全部
网友关注
  • 12306资讯动态
  • 12306车次查询
  • 12306火车票
精选文章
热门列车线路
最新问答
12306常见问题